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371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校园生活,却惊艳了阅卷场 | 栏目风采

[复制链接]

85

主题

116

帖子

516

积分

高级会员

Rank: 4

积分
516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4-25 09:04:4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68


本周推荐

母题创新写作
“在中考常考母题下,用新颖的角度和小众素材,击碎千篇一律!”

《作文素材·初中版》精品栏目

曾经,《同桌的你》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等校园民谣唱出了几代人的回忆。莘莘学子唱起这些歌谣,也唱响自己正在经历的学生时代。那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,我们在书山题海中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”。

然而,或许恰因身在其中,反而“当局者迷”,有的同学在写作校园生活类话题时,总是逃不出以下模式:考场上借我半块橡皮的同学、名落孙山的成绩……本辑,我们围绕环境、课堂、活动、老师、同学、考试这六大关键词,解读真实而有趣的校园生活。


1
校园生活·环境
写作启示:你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,晨曦照耀着的教室里有你的朗朗书声,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有你跳跃的身影,400米环形跑道上,你曾为班级荣誉拼尽全力……你每天在这里学习,在这里成长,这座校园见证了你拔节的身高和越来越好的成绩,你见证了校园培养出一批莘莘学子。

非正式的公园(节选)
文/老舍
往里走吧,沿着草地——草地边上不少的小蓝花呢——到了那绿荫深处这里都是枫树,树下四条洁白的石凳,围着一片花池。花池里虽没有珍花异草,可是也有可观;况且往北有一条花径,全是小红玫瑰。花径的北端有两大片洋葵,深绿叶,浅红花;这两片花的后面又有一座楼,门前的白石阶栏像享受这片鲜花的神龛。楼的高处,从绿槐的密叶的间隙里看到,有一个大时辰钟。

往东西看,西边是一进校门便看见的那座楼的侧面与后面,与这座楼平行,花池东边还有一座;这两座楼的侧面山墙,也都是绿的。花径的南端是白石的礼堂,堂前开满了百日红,壁上也被绿蔓爬匀。那两座楼后,两大片草地,平坦,深绿,像张绿毯。这两块草地的南端,又有两座楼,四周围蔷薇做成短墙。

拐过礼堂,你看见南面的群山,绿的。山前的田,绿的。一个绿海,山是那些高的绿浪。礼堂的左右,东西两条绿径,树荫很密,几乎见不着阳光。顺着这绿径走,不论是往西往东,你看见些小的楼房,每处有个小花园。园墙都是矮松做的。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老舍本文所写的是齐鲁大学。20世纪30年代,老舍应时任齐鲁大学校长林济青之邀,从北京南下济南任教。当年的齐大文理学院坐落于圩子墙外齐鲁大学新校园内。校园阔大幽邃,树木葱茏,洋楼参差,十分典雅漂亮,被老舍称为“非正式的公园”。齐鲁大学由英美加三国基督教会联合创办,新校园兴建于1917年,时有“华北第一学府”之美称,与燕京大学并称为“北燕南齐”。老舍来到齐大校园时,学校还没有开学,正处暑假之中。

名家写环境    从不同方向有序展开
老舍以一句“往里走”统领文段,接着以不同方向为写作顺序,有序展开了对齐鲁大学校园环境的描写。往里走首先到草地,绿荫深处有枫树和花池,还能看到大钟;接着往东西方向看,是两座楼和白石的礼堂,后面还有两座楼和蔷薇短墙;拐过了礼堂便是群山、绿径和楼房。老舍如描摹画卷般展开了对校园的描写,方位全面,井然有序,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。


2
校园生活·课堂
写作启示:你还记得初入学校后的第一堂课吗?在那一堂课上,你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了自己,认识了新的小伙伴,记住了课堂上该遵守的纪律。后来,课堂变得越来越有趣,你了解和学习了更多不同的学科知识;后来,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,你埋首于一道又一道练习题,不闻窗外事……

最后一课(节选)
文/都德
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;可是那一天,一切偏安安静静的,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。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,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;韩麦尔先生呢,踱来踱去,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。我只好推开门,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。你们可以想象,我那时脸多么红,心多么慌 !

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。韩麦尔先生见了我,很温和地说:“快坐好,小弗郎士,我们就要开始上课,不等你了。”

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。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,我才注意到,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,打着皱边的领结,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。这套衣帽,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。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。最使我吃惊的是,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,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。其中有郝叟老头儿,戴着他那顶三角帽,有从前的镇长,从前的邮递员,还有些旁的人。个个看来都很忧愁。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,他把书翻开,摊在膝头上,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。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都德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小说家,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,其中不少以普法战争为题材,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。《最后一课》即为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。1870年,普鲁士入侵法国,爆发了普法战争。法国战败后,签订合约,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。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忘记自己的祖国,以方便统治,于是下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能教学生德语,不许再教法语。

名家写课堂    以与往日的对比突出这一课的特殊
都德主要刻画了一系列对比,如往日上课前学校总有一阵喧闹,那一天却安安静静;往日“我”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,那一天“我”依旧迟到了,韩麦尔先生却对“我”很温和;往日教室后面的几排凳子一向是空着的,那一天却坐满了人……这一系列的对比,无不在渲染“那一天”课堂气氛的与众不同。在对比中,读者随着文章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,从而记住了这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后一课。


3
校园生活·活动
写作启示:异彩纷呈的校园活动是我们在学习之余缓解压力、放松心情的法宝。学校和老师精心组织活动,同学们热情高涨地参与活动,在一场场丰富多彩、有滋有味的活动中,每个人或发挥聪明才智,或展示幽默天赋,或奉献爱心力量,大家的欢声笑语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。

掮枪的生活(节选)
文 / 叶圣陶
我当中学生的时代在清朝末年,那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,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。现在回想起来,旁的也没有什么,只那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。

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,上了刺刀,大概有七八斤重。腰间围着皮带。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,在左右肋骨的部位,那是预备装子弹的。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。这样装束起来,俨然是个军人了。

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、中队教练,又操散兵线,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,或者直立预备放,或者跪倒预备放,或者卧倒预备放。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,胸、腹、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。待教师喊出“举枪——放”的口令的时候,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,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。

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,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,一拥而前。不但如此,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;土堆的斜坡很有点儿陡峭,我们不顾,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。嘴里还要呐喊:“啊!——啊!”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。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,就高举手里的枪,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,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。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著名作家、教育家叶圣陶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才生。13岁那年,他因学业优异跳级考入了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(草桥中学)。当时,新式学堂流行军国民教育,提倡用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。叶圣陶从小体孱,军国民教育锻炼了他的体质,点燃了他的青春热情。此外,宣扬救亡图存、自尊自信的民族主义也是军国民教育的主旨。当燃烧的青春激情遇上炽热的民族情感,叶圣陶人生的图景仿佛被一下子拉远,变得更为开阔和壮美。

名家写活动    剪裁排列,串连叙事
文段以军事训练为线索,作者将自己中学时代三年多的军事训练中的小队教练、中队教练、操散兵线和冲锋练习串连在一起,语气轻松,叙述从容。作者注意仔细观察每种训练的特点和内容,在文中生动呈现老师和同学在训练中的反应,精心剪裁排列,成就了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。


4
校园生活·教师
写作启示:明朝文学家王廷相曾说:“贤哲奋庸,式成于训育;条章指授,允赖于师儒。”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前进,一代一代新人,从前人手中接过德和智的火炬,让它熊熊燃烧,一代一代地传下去,照亮了人类,也照亮了自己,承担这种光辉使命的人的名字是教师。

藤野先生(节选)
文/鲁迅
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,他收下了,第二三天便还我,并且说,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。我拿下来打开看时,很吃了一惊,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。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,都用红笔添改过了,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,连文法的错误,也都一一订正……

……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,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,是下臂的血管,指着,向我和蔼地说道:“你看,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。──自然,这样一移,的确比较的好看些,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,实物是那么样的,我们没法改换它。现在我给你改好了,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。”

…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,他又叫我去了,很高兴地,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:“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,所以很担心,怕你不肯解剖尸体。现在总算放心了,没有这回事。”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。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,但不知道详细,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,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,还叹息道,“总要看一看才知道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”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《藤野先生》记叙了鲁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。鲁迅到日本留学,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,可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,一段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使他改变了初衷。片中中国同胞的麻木神情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的刺激。从此,他弃医从文,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,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。鲁迅写作此文时,正是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,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,与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,用充满战斗性的文章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。

名家写教师    精选典型事例 , 突出人物品质
文段选取了四个典型事例, 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。①主动关心“我”的学习,认真为“我”改讲义,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、认真负责的精神;②为“我”改正解剖图,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;③关心解剖实习,体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、真挚诚恳的品质;④向“我”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, 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求实、治学严谨的精神。

5
校园生活·同学
写作启示:可曾记得,寒窗苦读,漫漫长路是谁陪你一同走过?失意时,是谁在身边为你鼓劲加油?成功时,是谁在一旁为你高声喝彩?“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。”同学关系纯洁得犹如一泓清泉,映照出澄澈的心灵;友好得就像一团火焰,温暖着寒冷的世界。

草房子(节选)
文 / 曹文轩
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,杜小康才走出红门。那时,村巷里只有一巷满满的月光。他独自从地上捡了一根刚才孩子们遗落的木棍,随便砍了几下,重又扔在地上,然后返回红门里。

这样过了些日子,杜小康终于走出了红门,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将自己暴露在外面。他东走西走。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。他像往常一样,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,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。

……当他听到对岸的读书声、吵闹声,感觉到大家在他退学之后,一切都如往常,并不把他的退学当一回事之后,他开始在河边大声唱歌。他把在文艺宣传队学的那些歌,一首一首地都唱了。唱了一遍,再唱一遍。怕对岸的孩子们没有听见,他爬到了岸边的一棵大树上。这棵大树有几根粗粗的横枝,几乎横到河心。他坐在横枝上,一下子与教室拉近了,就仿佛站到了教室的后窗下……他就这样唱下去,唱到高潮时,他就会站在横枝上,用一只手扶住在头项上的另一根斜枝,真的唱得让自己都感动了。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《草房子》中的杜小康原是班长,是油麻地最富有人家的孩子。他为学校演出提供道具,是孩子们中唯一拥有自行车的人。命运多舛,杜家突然出了意外,在一次航行中,船只沉没,一切载货全部消散,杜父也落下了残疾。于是,杜小康从一个“朱门大户”的“少爷”没落到无学可上“孤独少年”。杜小康的父亲后来带着他去外地放鸭,这种磨炼使他过早品尝了生存的艰难,也提前懂得了人生的道理。杜小康逐渐学会自己选择生活的道路,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名家写同学    反常化人物叙写,制造情感落差
曹文轩准确地把握住了一个要强的孩子,在家境逆转、红门衰落后不得不辍学时的复杂心理:一方面他体会到了一种难以承受的孤独和落寞;另一方面他仍然要强,在努力地掩饰自己心中的痛苦。此时,他那些如演戏一般的反常行为,极好地揭示和渲染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凄楚。文段很好地体现了一个艺术的辩证,即杜小康演得越欢,他内心反而越苦。读来,真有一种长歌当哭之感。

6
校园生活·考试
写作启示:每逢考试,不少同学便觉得如临大敌。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测验的形式,和量身高体重相似,事前无须恐惧,临事更无须张皇。不如将一场场考试视作一次次激励,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心态,考试自然迎刃而解。

那 1 分的人生差距
文/阎连科
在期中考试时,洋娃娃似的女同桌,语文、算术平均成绩94分,全班第一。而我,两门成绩均为93分,名列第二。这个分数,相比我的同桌,还有1分之差。仅 1 分之差。

原来,学习并非一件难事。我感到和她的这1分之差,是如此之近,仿佛仅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。我以为在学习上超越她,成为班里第一或年级第一,其实如同抬头向东,指日可待。那一年的暑假,我过得索然无味,毫无意义,似乎度日如年,盼望开学坐在她的身边,认真听女老师授课说事,是那样的急迫重要。盼望着一场新的考试,就像等待着一场如意的婚姻。

……我在那时等待着考试,就像走向起跑线等待起跑的一个运动员,已经弯了身子,弓了双腿,只等那一声发令的枪响,就可箭样射出去追赶我的对手,去争取属于我的第—了……我一夜未眠。想着明天就要考试,如同我要在明天金榜题名一般……我扭头看了一眼同桌,从她的眼神,我看到她有些紧张。看到了对我超越她的一种担心和无奈。没有办法,这是一种城乡的差别,除了超越,我没有别的选择。

经典文本解读    作家阎连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,自幼饥饿贫穷的乡村生活经历成为他生命中抹不去的缺失性体验。农村的贫困让他对城市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向往,强烈的城乡差别进而令其产生对城市的崇拜心理。8岁,阎连科上了田湖小学,成绩并不好,一年级升学考试,他的语文60,数学61。到了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从洛阳转来了一个女孩,长得白白胖胖,很漂亮,学习成绩又好,还刚好成了他的同桌,自尊心受挫的他从此发愤学习。

名家写考试    奇特比喻展现隐秘情感
阎连科笔下的比喻奇特又密集,自然生动地展露出自己的个人情绪。丰富的比喻如同夏天骤降的倾盆大雨,或者飞流直下的瀑布,流畅又毫不掩饰。“1分之差”就像“一层窗户纸的距离”,“一场新的考试”如同“一场如意的婚姻”,等待考试的“我”好像“起跑线等待起跑的一个运动员”,这些新颖奇妙的比喻表现出“我”为在考试中超越同桌的急迫心情。



同期栏目推介
风撕开岁月的一角,成长自此开始
——名著《奇风岁月》素材解读与拓展
也许你出生在城市,又或许是乡村,不论如何,故乡往往左右着一个人的童年。遇到的人,经历的事,年幼的我们总要被动地接受这一切。那些美好或者悲伤,最终会成为我们心中的烙印,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。

《奇风岁月》是美国作家罗伯特·麦卡蒙创作的小说,讲述了少年科里在故乡奇风镇的成长故事。翻开这本书,我们开始一段逆向的找寻,有多少唏嘘随着时间的沉浮成为逝去时光里唯一的存在。当你找不到感动时,当你觉得人生找不到方向时,来看这本书吧,它会唤醒你的赤子之心,它会重新燃起你对生活的热爱和活力。



[url=][/url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<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
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